气水土三大环保战役声声急

2016-01-21

2016年环境保护气、水、土三大战役即将打响。而目标就是环保部长陈吉宁日前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与2015年相比,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3%、空气质量天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5%;全国地表水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66%、劣Ⅴ类水体比例控制在9%。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3%,VOCs零增长。       大气战役瞄准冬季重污染天气       “工业化、城镇化继续快速发展,煤炭消费量和机动车保有量仍将持续增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汪键在21日的环保部相关会议上坦言。       2016年,在大气治理这场战役中,重点工作有哪些?汪键表示,将从五方面入手,包括推动落实《大气十条》,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加大综合治理减少多污染物排放,完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和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       据悉,去年1-10月,京津冀地区重污染天气改善率曾达到21.6%,但是仅11月、12月过后,全年的这一数据降至百分之六多一点。       “应对冬季重污染天气将是今年工作的重点,在煤、车、工业治理上都会采取措施,同时也将提前部署。”       此外,今年的大气治理还将开展多污染物协同控制,进行工业源、移动源、生活源、农业源全面管理。强化移动源污染监管,实施船舶污染控制。推进燃煤锅炉淘汰,加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民用散煤清洁化替代力度等,都将成为今年大气治理的重中之重。       陈吉宁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曾说,争取今年上半年率先完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县级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联网,年底前力争完成这三个地区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测信息联网。淘汰燃煤锅炉10万蒸吨,加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民用散煤清洁化替代力度,替代劣质散煤1000万吨以上。启动冬季重污染天气“削峰”工作,实施水泥钢铁工业冬季错峰生产、重污染行业冬季执行特别排放限值、减少建筑施工等综合性措施。       汪键称,对2015年的大气十条的考核结果与成效评估均约在3月完成,完成后并上报国务院。       推出一批“水十条”重大PPP项目       谈到下一步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安排,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巡视员陈永清指出,多项规划均在编制之中。       据介绍,环保部正编制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将确保全国地表水好于III类水体比例达66%,劣V类水体比例控制在9%。       环保部还在牵头编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推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另外,还将联合财政部,采取PPP模式打包实施一批水十条重大项目。       “今年内还将完成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的起草工作,将衔接环境保护法,并全面吸纳水十条有关内容。”陈永清说。       而在黑臭水体治理上,陈永清称,与住建部共建的黑臭水体管理信息平台目前已经上线,将每半年调度公布全国黑臭水体信息。       水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也将再进一步。“今年将在全国造纸企业发放排污许可证,推动造纸行业全面达标排放。”陈永清说。       在提高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安全水平方面,陈吉宁曾透露,今年国务院将出台《土十条》,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拟配套的政策措施并抓紧出台。启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继续组织实施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推进污染场地试点示范,建立规范的污染场地联合监管机制。完成京津冀三地关停搬迁工业企业场地排查。       参与环保“十三五”规划编写的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透露,环保“十三五”规划可望在土壤方面突出分级分类防治,针对京津冀、东北、珠三角、长株潭和西南五个片区提出指导性要求。
查看更多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国家级智库成立

2016-01-18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17日在京成立,将采集全国专家智慧,打造一流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智库。       据了解,专委会的宗旨是促进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相关的教育、科研与科普、环境损害评估与咨询、生态环境修复技术以及环境损害责任鉴定;促进中国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政策、立法、科技、工程技术和管理等各方面的研究与发展,成为国家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智库;推广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科技成果的应用;开展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及管理技术的培训和学术交流;为环境损害救济的司法和执法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与国际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组织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专委会挂靠单位为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是由相关个人、环境执法与司法机构、环保组织、监测机构、司法鉴定机构等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团体。  
查看更多
美国排污许可制度有哪些经验?

2016-01-15

排污许可制度是美国进行污染源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许可证作为一种强制性的法律文书,以排放许可前置条件的形式,描述了排放源必须遵守的污染物排放限值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美国涉及污染物排放的许可证是依据单项立法分别制定的,因此大气排放许可证、水排放许可证是分别发放的,并且依据不同的法律,许可证的要求也不同。这里仅以《清洁空气法》为例介绍美国排污许可证的管理经验。       美国《清洁空气法》(Clean Air Act)是大气许可证的法律依据。现行《清洁空气法》规定了两类许可证:建设前许可证和运营许可证。建设前许可证主要适用于新建排放源或者现有排放源的改/扩建;运营许可证所管控的对象则是现有排放源。       以建设前许可证确保企业环境管理与环境质量管理的统一       依据美国《清洁空气法》的要求,新建主要固定源和对主要固定源进行重大改建都必须在开始建设前获得许可证。这个过程又叫做新源审查,它要求污染源应安装现代化的污染控制设备以限制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并要求污染源在开始建设之前就必须获得限制空气污染物排放的许可证。因此,新源审查也被称为建设前许可证。       新源审查的主要目的是对区域空气质量进行控制。首先,联邦环保局会根据空气质量标准,将不同地区划分为达标区与非达标区。然后针对不同区域设定不同的排放要求和控制技术要求,以确保通过发放许可证能够带来空气质量的改善或至少不造成当地空气质量的恶化。在空气质量达标地区发放的建设前许可证称为防止严重恶化许可证,在未达标区发放的则称为空气质量未达标地区新源审查许可证。       防止严重恶化许可证主要适用于年排放250吨以上受控污染物或在联邦环保局规定的28大类下的年排放100吨以上受控污染物的主要固定排放源。这里的污染物排放源的规模是指潜在的排放量,是污染物可能排放的最大量,而不是联邦法律要求的达标排放量。此类许可证审查的主要要求包括:必须使用最佳可得的控制技术 (BACT);开展空气质量分析来评估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开展对一级空气质量地区(如国家公园和野生物种栖息地)的分析,评估对其的影响;开展附加的影响分析、允许公众参与。       空气质量未达标地区新源审查许可证与防止严重恶化许可证有很大的不同。从污染源的规模来看,该许可证的适用条件是:年排放100吨,或根据污染地区的级别,排放量在100吨以下的污染源。此类许可证审查主要的要求是:使用最低的可实现的排放率技术(LEAR);获得排放补偿(offset);允许公众参与。       由于空气未达标地区新源审查许可证的发放地区是非达标区,因此除了要求采用比最佳可得控制技术更严格的、最低的、可实现的排放率技术(LEAR)之外,还规定必须对现有源进行改造,以1:1以上的比例抵消新增排放。也就是说,新建污染源不能增加当地排放总量,只能帮助其减少。       依据《清洁空气法》,新源审查中污染补偿减排量必须可以进行量化,在联邦层面能够得以实施执行,并且是永久性的。除此之外,要求达到的污染抵消量不仅要覆盖排放增量,还要大于排放增量的10个百分点(即大于10%)。根据污染物不达标的程度,补偿率会有所不同。例如,在轻微的臭氧不合格区域减排量与排放增量的比率为1.1:1,而在严重的臭氧不合格区域比率为1.5:1。       美国的建设前许可证将污染源的排放技术控制、总量控制与空气质量达标实现了整合。在这项整合中一个重要的工具是环境影响评价。美国的新源排放许可证制度与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很大的相似度。新改扩建项目如果想要得到批准,需要对污染情况进行技术分析,评价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治理技术措施或获取补偿配额。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依据联邦环保局开发的一系列空气质量模型来完成。许可证的申请者和许可证的发放机构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评价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以运营许可证明确企业污染治理的责任与义务       美国对现有污染源的许可证管理要比建设前许可证晚。1990年,美国国会对《清洁空气法》进行了修订,才增加此项许可内容。运营许可证的目的是合并和简化联邦、州、部落和地方当局所有关于空气污染控制的要求,对污染源采取一证式管理,使排放源所有者和运营者更容易理解和遵守管制规定,促进空气质量改善。所有主要污染源、申请建设前许可证的污染源、参与酸雨项目的污染源以及有害物质排放标准管理的污染源都必须获得运营许可证。       美国运营许可证主要是由联邦授权州来发放,目前有100多个州和地区级别机构被授权发放运营许可证。州可以结合其自身情况,在第五章许可证程序最低要求基础上,增加一些额外要求或标准。只有一小部分许可证是由联邦环保局发出的,主要是在印第安部落的州、在外大陆架、在美国州一级无法解决许可证的一些地区(如关岛、北马里亚纳群岛、维尔京群岛等)。       运营许可证可以促进公民参与,提供一个在审查过程中参与许可证审批的机会,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企业守法。大型固定污染源必须证明自己遵守了所有联邦环境要求,并且证明自己需要拥有一份有效的建设前许可证。守法证明必须包括监测、记录、报告,以确保所有的环境要求能够持续地得到遵守。       以许可证的发放和管理作为环境治理的基础       排污许可证制度对许可机构、公众和排污者都规定了明确的权责。这是排污许可证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       对于那些由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签发的许可证,联邦环保局可以按照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请求在签发过程中提供技术援助。联邦环保局也可以在签发许可过程中或公众意见征询期间就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许可职权发表意见。除此之外,对于依据许可方案职权下放签发的许可证,联邦环保局可以协助处理其在法律上面临的一些质疑。       美国的许可证制度十分重视公众参与,并有完善的信息公开机制和救济程序来保障公民在许可证制度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参与的权利。       对违反许可证行为实施严厉处罚是许可有效的重要保证。例如,联邦环保局可对每个违法行为进行每天3.75万美元的民事处罚。联邦环保局还可就违法设施的虚假报告提起刑事处罚。与此同时,许可证对企业的合法权利也有保护作用。美国运营许可证中设有“保护盾”条款对持证者给予免责。只要污染源持有明确规定相关适用环境要求的许可证,污染源将不受关于违反相关适用环境要求的执法、诉讼或公民诉讼的侵扰。美国还规定了排污许可证的救济事项,对于未被批准的许可证,申请者可以向联邦环保局环境上诉委员会提出复议。       许可证是进行有效环境管理的重要载体。它可以明确企业的环境义务,要求通过监测、记录保存和报告方式证明守法,从而有利于执法和企业的守法。许可证还可以让公众部分分担大气法违规行为的监督责任。有效的许可证需要对环境管理手段做出一致梳理,包括将环境质量、排放标准、控制技术、排放总量、环境影响评估等相关要求做出明确规定,同时还要对相关方的责权做出明确的规定。美国在许可证的实施上也有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比如,在许可制度的实施和企业守法方面都给予了州和企业充分的准备时间,以保证许可证规定的内容能得到遵守,维护了许可证的严肃性  
查看更多
7家环保局怠于履职被通报

2016-01-13

 最高检发布15起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诉前程序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通报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并发布了15起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诉前程序典型案例。据了解,目前,山东等试点地区检察机关已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5件,法院均已立案。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有7个地方环保局和3个地方国土局因怠于履职被通报。       5起试点公益诉讼均为环保领域       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国有资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在北京、吉林、江苏、广东、内蒙古等13地开展为期两年的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       根据试点方案规定,经过诉前程序,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没有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或者行政机关拒不纠正违法或不履行法定职责,社会公共利益仍处于受侵害状态的,检察机关可以分别提起民事或行政公益诉讼。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提起的5件公益诉讼均在环保领域,其中3件是行政公益诉讼。2015年12月16日,山东省庆云县检察院因县环保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向庆云县法院提起全国首例行政公益诉讼。2015年12月22日,江苏省常州市检察院对两村民污染环境案提起全国首例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案件办理245件       最高检新闻发言人肖玮介绍,诉前程序是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必经程序。设立诉前程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检察监督的效力,发挥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能动性,节约司法资源。为确保诉前程序取得实效,各试点地区检察机关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决定的要求,严格履行诉前程序。       截至2015年12月底,试点地区已经通过检察建议等方式办理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案件245件,其中民事33件、行政212件。       7家环保局怠于履行职责被通报       最高检通报案例中,怠于履行职责的地方环保局有江苏常熟环保局、安徽省繁昌县环保局等7家。其中,宜兴市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潘国良等人污染环境罪一案过程中,发现江苏联侨聚合材料有限公司违反法律规定,在未向常熟市环保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转移危险废物亦未获得批准的情况下,擅自转移危险废物并交由无任何化工废料处置能力的个人处置。常熟市环保局在办理该案过程中存在履行职责不力的情形。2015年8月31日,宜兴市人民检察院向常熟市环保局发出检察建议:1.依法依规对江苏联侨聚合材料有限公司及其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罚;2.排查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对固废、危废台账予以核查,加强对相关企业危废监管,规范危废包装标识。       2015年10月25日,常熟市环保局进行了回复,对涉案公司依法进行了行政处罚,责令该公司立即改正,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20万元;此外,还召开了全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现场会,并通过专项行动对非法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的违法行为实施严厉打击。
查看更多
2015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 新晋院士贺克斌、杨志峰获奖

2016-01-11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李克强在大会上发表讲话。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国务院设立的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全称,自2010年设立,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报国务院批准,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空缺;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4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66项,其中:一等奖1项(通用项目),二等奖65项(通用项目49项,专用项目1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187项,其中:特等奖3项(通用项目2项,专用项目1项),一等奖17项(通用项目7项,专用项目7项,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167项(通用项目129项,专用项目38项);授予7名外籍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在今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有近10项环保相关项目。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夏星辉、杨志峰等人研究的“流沙水沙条件对水质的影响过程及机理”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清华大学李俊华、郝吉明等人研究的“燃煤烟气选择性催化脱销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清华大学贺克斌、王书肖等人研究的“区域大气污染源高分辨率排放清单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查看更多
辽宁省城镇居民污水费年底提至不低于0.95元/吨

2016-01-09

 今年底,辽宁省将提高污水费征缴水平,城镇居民原则上不低于每吨0.95元。       16日,记者从辽宁省环境保护厅获悉,目前辽宁省共建成城乡污水处理厂(设施)358座,今年还将加强污水处理管理。       2015年,全省共对121家国家重点监控污水处理厂开展了水质监测工作,监测率为100%。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19项基本控制项目进行评价,全省年均综合达标率为90.0%,第一至第四季度综合达标率明显提升,由86.7%提升至95.8%。       全省121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化学需氧量、氨氮年均去除率分别为86.1%和89.5%,分别比2014年提高1.6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氨氮年均排放浓度分别为21.9mg/L和2.32mg/L,分别比2014年下降9.5%和12.4%。第一至第四季度化学需氧量、氨氮年均排放浓度均呈下降趋势。       截至目前,辽宁省共建成城乡污水处理厂(设施)358座,城镇污水处理厂160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198座,设计处理能力达到880.4万吨/日,累计投资达160亿元,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4.6%,流域水环境质量和居民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今年,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良好、乡镇污水设施运转不理想的情况,省环保厅将加强污水处理整体规划;完善工艺路线,推进概念水厂建设;加快老旧管网改造,提高污水厂运行质量。       此外,还将提高污水费征缴水平,到2016年底,城镇居民污水费原则上不低于每吨0.95元,县城居民不低于每吨0.85元;实施以奖代补;加大税收政策扶持;实施优惠电价;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和污泥资源化处置率;积极推行污水厂第三方运营、破解乡镇运营难题;强化污水厂运行监管。       据了解,目前沈阳市污水费是随着自来水费一同收缴,其中民用为0.6元/吨、非民用为1元/吨。
查看更多
共238条
共40页,到第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