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超滤膜技术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

2016-04-30

超滤膜技术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或者浓缩的膜透过分离技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超滤膜是悬浮颗粒及胶体物质的有效屏障, 同时超滤膜也可以实现对“两虫、藻类、细菌、病毒和水生生物的有效去除,从而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与浓缩的目的。与传统工艺相比,超滤膜技术在水处理方面具有能耗低、操作压力低、分离效率高、通量大及可回收有用物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净化、生活污水回收、含油废水、纸浆废水、海水淡化等水处理中。在此,本文就超滤膜技术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展开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2超滤膜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2.1超滤膜技术的基本原理       超滤(UltraFiltration,简称UF)是溶液在压力作用下,溶剂与部分低分子量溶质穿过膜上微孔到达膜的另一侧,而高分子溶质或其他乳化胶束团被截留,实现从溶液中分离的目的。其截留机理主要是筛分作用,但有时膜表面的化学特性(膜的静电作用)也起着截留作用。超滤分离时是在对料液施加一定压力后,高分子物质、胶体物质因膜表面及微孔的一次吸附,在孔内被阻塞而截留及膜表面的机械筛分作用等三种方式被超滤膜阻止,而水、无机盐及低分子物质透过膜。       超滤膜技术截留分子量的定义域为500-500000左右,对应孔径约为0.002-0.1μm,操作静压差一般为0.1-0.5MPa,被分离组分的直径约为0.005-10μm。       2.2 超滤膜技术的特点       对杂质的去除效率高,产水水质大大好于传统方法。       2.彻底消除或者大大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避免二次污染。       3.系统易于自动化,可靠性高。运行简易,设施只有开启,关闭两档。       4.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有耐酸、耐碱以及耐水解的性能,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5.耐热温度可达到140℃,可采用超高温的蒸汽和环氧乙烷杀菌消毒;能在较宽的PH范围内使用,可以在强酸和强碱和各种有机溶剂条件下使用。       6.过滤精度高,能有效滤除水中99.99%的胶体、细菌、悬浮物等有害物质。       7.与常规水处理系统费用相当生活污水经过超滤使处理水质变好从而进行回用,而工业废水中由于一般技术不能达标,采用超滤技术能充分处理废水。       3超滤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3.1 饮用水净化       当前,随着我国水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出现了新的水质问题,如贾第虫和隐孢子虫(两虫)问题、水蚤及红虫问题、藻类污染加剧及臭味和藻毒素问题、水的生物稳定性问题等。而将超滤膜技术应用于饮用水的净化时,其可去除水中包括水蚤、藻类、原生动物、细菌甚至病毒在内的微生物,对水中的致病微生物、浊度、天然有机物、微量有机污染物、氨氮等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能满足人们对水质的要求。       如,张艳等[2]以混凝沉淀为预处理方法,通过中试试验,对浸没式超滤膜处理东江水的最佳运行方式进行了研究,该工艺通过对水中的致病微生物、浊质、天然有机物、有毒有害微量有机污染物、氨氮、重金属等设置多级屏障,可以使其含量得到逐级削减,最后得到优质饮用水。       3.2造纸废水的处理       超滤膜技术应用于造纸废水中,主要是对某些成分进行浓缩并回收,而透过的水又重新返回工艺中使用。一般,造纸废水膜分离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回收副产品,发展木素综合利用;制浆废液的预浓缩;去除漂白废水中的有毒物质等。       杨友强等[3]研究了超滤法处理造纸磺化化机浆(SCMP)废水及影响超滤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截留分子量为20000u的聚醚砜(PES200)膜适于处理SCMP废水,清洗后膜的通量可恢复98%。黄丽江等[4]采用0.8μm微滤(MF)与50nm超滤(UF)无机陶瓷膜组合工艺对造纸废水进行了处理,在温度为15℃、压力为0.1MPa的操作条件下,0.8μm膜对COD的去除率为30%~45%,50nm膜对COD的去除率为55%~70%。       3.3含油废水的处理       含油废水存在的状态分三种: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前两种较容易处理,可采用机械分离、凝聚沉淀、活性炭吸附等技术处理,使油分降到很低。但乳化油含有表面活性剂和起同样作用的有机物,油分以微米级大小的离子存在于水中,重力分离和粗粒化法都比较困难,而采用超滤膜技术,它使水和低分子有机物透过膜,在除油的同时去除COD及BOD,从而实现油水分离。       如,油田含油废水中通常油量为100~1000mg/L,超过国家排放标准(<10mg/L),故排放前采用先进的高效衡压浅层气浮技术和中空纤维膜分离技术进行了分离,在操作压力为0.1MPa、污水温度40℃时,膜的透水速度可达60~120L/(m2˙h),出水中含油量为痕迹,悬浮物固体含量平均值为 0. 32mg/ L,悬浮物粒径中值平均值为 0. 82μm,完全达到了特低渗透油田回注水的水质标准。       3.4城市污水回用       城市污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国外早已开始广泛英语膜法进行城市污水回用,随着我国水污染问题的愈发严重,将超滤膜技术应用于城市污水回用,也日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汤凡敏等[5]利用 CASS 与超滤膜组合工艺处理小区生活污水,当水力停留时间为12h、CODCr浓度在215~ 677 mg/ L 之间时,该工艺出水 CODCr稳定在30 mg/ L 左右;NH3-N 浓度为 22.2~ 41.2 mg/ L时,出水NH3-N 最低可达0. 2 mg/ L,去除率达到90%以上,出水pH 值在 7.26~7.89 之间,出水浊度小于 0. 5,出水水质优于回用水标准,可直接回用。       3.5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技术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从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目前主要的海水淡化方法有反渗透(SWRO)、多级闪蒸(MSF)、多效蒸发(MED)和压汽蒸馏(VC)等,而适用于大型的海水淡化的方法只有 SWRO、MSF 和 MED。随着膜技术的不断发展,从19世界60年代开始膜技术开始应用于海水淡化。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膜污染问题,使得反渗透系统在处理海水方面出现了瓶颈,而超滤膜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地控制海水水质,为反渗透系统提供高质量的入水。       如,叶春松等[6]采用中空纤维超滤膜直接处理高浊度海水,该超滤膜的产水浊度平均值为 0. 11NTU,SDI15 平均值为 2. 4,COD 的平均去除率为60.0%,胶硅的平均去除率为 89. 0%,跨膜压差小于6.0×104Pa,远远小于超滤膜本身最大操作压差2. 1×105Pa,该超滤膜对浊度高、变化大的海水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在以高浊度海水为进水的情况下作为海水反渗透系统的预处理装置。  
查看更多
因政府处置失当 美国弗林特深陷“铅水”危机

2016-04-27

美国密歇根州弗林特市因为一场愈演愈烈的水污染危机进入公众视野。随着事件严重性日益凸显,这次水污染被称为美国公共卫生领域近几十年来面临的最严重危机之一。本文对弗林特饮用水问题进行追踪,分析此次危机如何发酵至此的。       弗林特水污染事件近期曝出丑闻,4月20日,3名政府雇员被控篡改证据和其他几项刑事重罪。发生在美国密歇根州弗林特市的这一大面积、长时间饮用水污染问题,迟迟得不到妥善解决,而这一事件折射出的整个美国面临的饮用水安全危机,更使得各级政府一筹莫展。       水源转换意外引爆危机       2014年8月,弗林特市为节省500万美元的公共支出而将自来水水源从底特律供水体系转换到附近的弗林特河。       美国著名的市政供水专家、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教授爱德华兹的研究团队经过调查后表示,因为弗林特市供水系统过去50年是为适应腐蚀性较低的湖水修建,切换水源,由弗林特河供水后,水质腐蚀性增强,继而引发供水系统的铅泄露,特别是那些仍在使用铅水管或使用铅焊接水管的老社区,污染尤其严重,这些地区的饮用水中铅含量高达13200ppb(十亿分之一),远超联邦标准(15ppb)。       不久居民用水被检测出大肠杆菌超标;水厂只好加大氯的用量进行消毒处理,这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使水质出现变黄和铅污染问题。       2015年9月,当地居民发现自来水变色、有异味,且频繁出现皮疹、脱发、记忆力减退和焦虑等症状,同时儿科医生发现弗林特市儿童血铅含量超标的人数激增,并且血铅指数达到危险水平,越来越多儿童的血铅浓度超标、被诊断出贫血症。       据调查发现,病情出现时间与水源切换时间吻合,因此将其归咎于饮用水污染。之后得到流行病学家和水处理专家进一步的数据证实。       水源中检测出超标大肠杆菌、致癌物质和其他毒素,官员们这才开始承认危机的严重性。2015年12月,弗林特新任市长宣布该市进入紧急状态;2016年1月奥巴马总统宣布弗林特全市进入联邦紧急状态。       弗林特河水具有强腐蚀性并可导致住户铅污染,在没有采取恰当的防腐蚀措施的情况下,将供水系统转换到弗林特河,导致老化管道内的铅渗出,并灾难性地进入供水系统,无疑是造成这场危机的直接原因。       官员渎职导致雪上加霜       除了弗林特市政府对于新水源水质差的问题没有预先采取应有的监测和评估之外,当发生饮水污染问题后,当地政府不仅不愿意采取变更水源的措施,而且多次否认外界专家调查结论,认为来自弗林特水处理厂的水未检测出铅,住户水中检测的铅含量在可接受的水平。       当地水污染主管部门——密歇根州环境质量部(MDEQ)知晓弗林特饮用水大肠杆菌超标后,在没有充分调查研究的情况下,草草地将其归咎于天气寒冷、管道老化和人口下降等,建议市民将水煮开使用;供水商则加大氯的剂量杀菌,结果导致管道腐蚀加剧,出现铅含量超标、水质发黄等严重污染事件。       美国环保局(EPA)则被指责在水污染发生后迟迟没能介入事件调查,且没有向当地市民发出警示。国会议员更是指责EPA在制定新的水质标准时,多年来一直议而不决、不作为。       据了解,州环境质量部水务工程师普利斯白(Michael Prysby)、饮用水办公室主管布施(Stephen Busch)被控渎职、篡改证据及违反水处理和监测法等罪名,他们的行为误导了EPA和县卫生局官员。       弗林特市公共事业管理员、前实验室和水质量监督员格拉斯哥(Michael Glasgow)被控篡改铅化验结果及身为公务员故意玩忽职守,3人共涉及13项指控。       在水源出现危机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及部门没有将实情公开,篡改数据妄图隐瞒,各级部门相互推诿责任,没及时提供可行的应对机制,造成事件的不断恶化,相关官员难辞其咎。       技术问题延滞治理进程       弗林特水危机发生后,水源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问题又出在哪儿?这次水危机的罪魁祸首到底是水源水质,还是水处理的技术方法不当?目前这些问题仍处于调查和争论之中。       EPA于2015年10月开始组织相关专家对弗林特市水危机展开全方位调查,并成立了弗林特安全饮水特别行动小组,就这次饮水问题进行一系列行动计划,至今未得出调查结论。       针对水污染带来的健康问题,今年2月由密歇根州卫生与人类服务部牵头,跟踪了解当前患有皮疹的市民,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和EPA提供技术支持,调查预计将在4月底或5月初完成。       据环境病毒专家介绍,铅污染的后果非常严重,由于铅一旦进入人体就无法排出,将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产生,所以饮用水中出现任何含量的铅都是有害的。因此,如何在水质监测系统建设、水处理技术开发等方面予以弥补,是这次饮用水危机的突破口。       当前在美国市政饮用水管道中,仍有较大部分依然在使用含铅水管(铅管),这部分老旧的铅管容易被腐蚀、暴露造成铅污染。但要彻底更换这些管道则需要巨大的投资,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       铅管的更换工程、受污染的水质治理都遇到技术瓶颈,在这种情况下,弗林特水污染问题再次被推向了风口浪尖,美政府如想度过这次危机,解决技术问题至关重要。       铅管更新费用高昂,法律落实不到位,责任主体意识薄弱都是美国弗林特水危机的导火索,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隐患,那离下一个弗林特的出现也就不远了。       铅管下岗仍需时日       据美国环保局(EPA)估计,美国大约需要花费2750亿美元,才能替换掉所有含铅自来水管道。       那么关键问题是,这笔钱由谁来出?是由美国联邦政府来出?还是纳税人?还是含铅水管的用户?       在大多时候,没有任何人站出来,愿意承担这笔巨额,他们甚至并不认为供水系统已经出了问题。       事实上,华盛顿在21世纪初就提出住宅铅管的替代方案,但只有15%的业主全面更换了他们的管道。       据悉,2750亿美元只是美国2030年前水基础设施更新预算3840亿美元的一部分.       为什么美国的水基础设施的更新费用如此高昂?连联邦政府都大为头疼。事实上,供水管道的隐患由来已久。       以华盛顿为例,大多数供水管道的使用年限已经超过80年,有些甚至是在美国内战时期安装建设的,在美国当前财政紧缩的背景下,并没有钱更新供水管网。       美国在1986年才禁止使用铅管,但许多家庭仍然私自使用铅管和含铅的装置,这进一步增加了实施换管的范围和难度。  
查看更多
缩小1万倍的“迷你污水处理厂”

2016-04-23

 靠微生物净化污水的污水处理厂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微生物的生存,进而影响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为了实现对这个大系统运行管理的进一步优化,江苏常州市排水管理处率先在行业内按万分之一比例缩建“迷你污水处理厂”。       “迷你厂”从进水的水质到工艺过程都和真实的污水处理厂一模一样,通过埋在地下的细小取样管道和污水厂各部分联系在一起,打开控制面板上的不同开关,可以把进水泵房的污水源水、鼓风机房的压缩空气和反应池里的污水等送达。这样可以对大系统中的各种污水和污泥进行更高效快速的观察,并在“迷你厂”进行运行实验和分析。       目前市排水管理处所辖的4个城市污水处理厂里都有1个用于预警预判的“迷你污水厂”,江边污水厂依靠它已经基本实现在生物处理环节节能10%的目标.  
查看更多
长江保卫战:向高污染化工企业“亮剑”

2016-04-19

“这次我们对某重点化工企业的偷排问题下了大力气,查出了它通过暗管向长江超标排放污水的违法问题。”湖北省副省长曹广晶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这种偷排偷放的高污染企业,必须下决心治理、整改到位,直到达标排放为止。       近年来,随着宜昌、长寿、万州、涪陵等化工园区相继建成,加之长江中下游的南京、仪征、安庆、九江、武汉、岳阳等地是我国传统石化产业聚集区,长江沿线已逐步形成覆盖上中下游的石化工业走廊,沿线化工产量约占全国的46%。化工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排放问题,成为困扰长江生态文明建设的顽疾。       据了解,湖北省新近查处的这家违法排污化工企业,每年为当地贡献5亿多元的税收以及3800多个就业岗位。       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涉案的工厂已被停产整顿,几名相关责任人被刑拘,已下达行政罚款3000多万元,相关部门对有关问题仍在进行深入调查。       今年以来,湖北省提出将“绿色决定生死”列为“三维发展纲要”的首位,坚持依法铁腕治污,敢于向污染企业亮剑。先后开展全省环境保护大检查、环境保护三大行动、一园两行业环境专项整治、重点流域水环境专项督查等工作,2015年以来运用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行政拘留等手段,共关闭重污染企业150家,处理环境违法案件数百起,有力地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       与湖北一江之隔的湖南省也布局了大量化工企业,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湖南湘潭竹埠港老工业区,是国家确定优先发展的14个精细化工基地之一。然而,这个历史悠久、为当地带来税收和就业的老工业区,也是湘江重金属污染七大“重灾区”之一。       2013年,湘江流域重金属境内污染治理工程被列入湖南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竹埠港28家化工企业被要求关停。湘潭市发改委副主任沈玉明介绍说,2014年9月30日,这28家企业已全面停产并签订关停协议,目前基本完成验收,15家企业签订征收协议,11家企业完成拆除。“十二五”以来,湘江流域共淘汰关闭涉重企业1182家,比2008年减少50%。       前不久,长江上游的贵州省开展针对“黑烟囱”“黑臭水”“黑废渣”等问题的环保执法“风暴行动”,截至3月底,执法专项行动组已在贵州各重点流域内,排查出第一批共52家环境违法企业,这些企业被分别处以行政处罚、停产整顿、取缔关闭、移送司法等不同程度的处理。       位于长江下游的江苏省则将太湖治理作为重要工作,加快淘汰太湖流域落后产能,截至2015年,关闭化工企业4400多家,关停不达标排放企业1000余家。“十二五”以来,江苏经济绿色转型的力度明显加大,五年关闭了约7000家化工企业。       一把把向污染企业亮起的利剑,展现了沿江省市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坚强决心;一个个环境违法案件的重拳惩治,向企业释放了各级政府断臂治污的强烈信号……       曹广晶认为,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从长江大开发到大保护,这个转变非常及时。现在基本过了大规模开发的阶段,以往那种粗放式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沿江的化工等高污染产业唯有严守环保关,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才是明智之举、长久之计。  
查看更多
住建部:10月底前各地完成“海绵城市”规划草案的八项规定

2016-04-17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印发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明确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八项规定内容。要求各地设市城市10月底前完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草案编制工作,按程序进行报批。批准后,由城市人民政府予以公布。       按照住建部的规定,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应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为本、自然循环、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小城市开发建设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还应根据城市降雨、土壤、地形地貌等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综合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和建设需求,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因地制宜地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规划范围原则上应与城市规划区一致,同时兼顾雨水汇水区和山、水、林、田、湖等自然生态要素的完整性。       住建部还规定: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八项内容       1、是综合评价海绵城市建设条件       分析城市区位、自然地理、经济社会现状和降雨、土壤、地下水、下垫面、排水系统、城市开发前的水文状况等基本特征,识别城市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2、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具体指标       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主要为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明确近、远期要达到海绵城市要求的面积和比例,参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       3、是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       依据海绵城市建设目标,针对现状问题,因地制宜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路径。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重点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以目标为导向,优先保护自然生态本底,合理控制开发强度。       4、是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分区指引       识别山、水、林、田、湖等生态本底条件,提出海绵城市的自然生态空间格局,明确保护与修复要求;针对现状问题,划定海绵城市建设分区,提出建设指引。       5、是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要求       根据雨水径流量和径流污染控制的要求,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进行分解。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分解到排水分区;中等城市和小城市要分解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单元,并提出管控要求。       6、是提出规划措施和相关专项规划衔接的建议       针对内涝积水、水体黑臭、河湖水系生态功能受损等问题,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原则,制定积水点治理、截污纳管、合流制污水溢流污染控制和河湖水系生态修复等措施,并提出与城市道路、排水防涝、绿地、水系统等相关规划相衔接的建议。       7、是明确近期建设重点       明确近期海绵城市建设重点区域,提出分期建设要求。       8、是提出规划保障措施和实施建议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经批准后,编制或修改城市总体规划时,应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提出的自然生态空间格局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开发管制要素之一。编制或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参考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确定的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落实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指标。       编制或修改城市道路、绿地、水系统、排水防涝等专项规划,应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充分衔接。  
查看更多
美国水污染危机究竟是“天灾”OR“人祸”?

2016-04-13

 据了解,美国当地时间3月17日,美国国会针对密歇根州弗林特市水危机举行听证会。密歇根州州长施耐德与联邦环保署署长麦卡锡出席听证会,接受议员质询。     两党议员严厉批评施耐德与麦卡锡没有及时介入弗林特市的供水危机,进而要求两人辞职,以承担责任。     因更换供水公司与水源,弗林特市水危机自2014年4月爆发。居民饮用水发黄,铅含量超标,具有强腐蚀性。     事件背景     2014 年 8 月,美国弗林特(Flint)爆发水危机。Flint 的供水被发现三卤甲烷(THMs)超标,这是氯消毒的副产物,长期接触可致癌。从 2015 年 9 月到今年大选,美国弗林特水危机逐步从一个地方事件上升到全国焦点。Flint 作为一个现居人口不多的城市,借水危机事件逐渐走入美国公众视野。     2016 年1月5日,施耐德州长宣布杰纳西郡全郡进入紧急状态,并首次对此次危机进行公开道歉。2016 年1月8日,东密歇根区联邦检察官宣布展开调查。此次事件的影响,正式从州一级,上升到联邦一级。一个月后,联邦检察官办公室宣布,FBI、EPA 总稽查长、EPA 犯罪调查部及美国邮政警察介入联合调查。2015 年1月13日,施耐德州长宣布派遣密歇根州陆军国民警卫队入驻 Flint。后陆续增兵。     2016年3月15日,美国国会就密歇根州弗林特水危机举行听证会,质疑美国环境保护署没有及时采取措施,阻止饮用水铅超标悲剧发生。美国环境保护署地方负责人苏姗·赫德曼辩解说,执法手段太少致使她没能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然而,媒体此前曾曝出美国环保署以及密歇根州政府早就知晓弗林特饮用水不合格,但并未及时公布,也没有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已不是单纯的公共卫生事故,而是践踏人权的行为”     自弗林特水危机以来,弗林特数百名儿童血铅超标,数万居民依靠瓶装水和滤水器获得安全饮水。而在过去1年多的时间里,饮用铅超标的自来水已给弗林特居民带来了永久伤害。虽然水质不合格,但是弗林特居民一直缴纳每月上百美元的水费,直到今年3月才停止。     在弗林特市采访时,看到一个社区中心的外墙上写着这样的标语:“水是一项人权”。弗林特一家餐厅的老板罗布·克来说:“衣服脏了洗洗就干净了,饮水安全是关系到身体健康的大事。”很多餐厅和咖啡馆在显著位置打出标识:“本店提供纯净水”。弗林特市政府委员会成员凯利·尼尔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市政府目前还没有能力对所有人进行全面排查。据不完全统计,弗林特至少有数百名儿童血铅超标。铅中毒可能造成人思维迟缓、儿童学习能力减弱、肾脏损伤、大脑发育不充分等问题。目前没有较好的治疗方式,只能按照医生的建议,多吃蔬菜和多饮牛奶尽量排毒。”专栏作家、纽约大学全球公共卫生学院的本杰明·司普尔博士认为:“弗林特水危机已不是单纯的公共卫生事故,而是践踏人权的行为。弗林特饮用水污染将侵害当地儿童的健康权,违反了《世界人权宣言》第二十五条规定的‘人人有权享受为维持他本人和家属的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水准’。”     联合国大会及其人权理事会早已通过多项决议,敦促保障人人享有饮用水这一基本人权。2010年7月,第六十四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享有饮水和卫生设施的人权》的决议,强调“享有安全和清洁饮水及卫生设施的权利是一项人权”。3月3日,安全饮水和卫生专员里尔·赫勒等6名联合国人权问题专家对美国弗林特水危机事故表示关注,认为这侵犯了人权,敦促美国政府保护儿童等容易受有毒物质影响的群体,并尽快批准《儿童权利公约》《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专家们表示:“没有父母应该像弗林特的父母那样忍受内心的煎熬,孩子有权获得高质量的身体和精神健康。”   政府部门没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最终酿成人道主义灾难     面对弗林特不断发酵的水危机,美国环境保护署和密歇根州政府又是如何应对的呢?最近公布的州长电子邮箱内容和15日的听证会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联邦和州政府部门的应对过程。正是政府部门没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才使弗林特水危机迁延时日,最终酿成人道主义灾难。     2014年,弗林特开始采用本地弗林特河的水源。弗林特河水色泽、口感都有异常,一直有居民投诉。2014年10月,通用汽车引擎工厂因担心水中氯化物会腐蚀汽车零部件而弃用弗林特河水,然而这都未引起环境保护署的重视。2015年6月,环保署专家戴尔·杜拉尔在一份内部报告中就警告,弗林特居民饮用的自来水含铅量严重超标。     密歇根州州长公布的邮件显示,弗林特水危机发生后,州长里克·施耐德身边的顾问忙着进行“公关”。2015年10月6日,他的发言人大卫·默里在一封邮件中表示:“现在我们得到的信息是州长没有卷入弗林特水危机,让州长去弗林特视察是一个好主意,显示他关心这个问题。等他到弗林特才宣布,这样既能避免抗议,又能获得高曝光率。”     2016年1月,水危机持续发酵,当《纽约时报》向施耐德提出采访请求的时候,默里还在斟酌得失,并与同僚讨论:“你觉得让《纽约时报》对州长进行10分钟的采访对我们有利吗?反正无论是否接受采访,他们都会写这个报道……接受采访可能对我们在全国媒体中发出声音有帮助。”     美国《饮用水安全法》规定,如果对民众的健康发生“即时、严重”的威胁,州和地方政府未能采取措施,环保署应采取必要措施保护人民健康安全。而赫德曼则认为,密歇根州环境质量部在2015年8月已经下令进行污染控制,因此环保署担心超越法律权限,被“束缚了手脚”。赫德曼还任命杜拉尔领导一个小组,防止密歇根州环境质量部指责联邦环保署在切换水源方面负有法律责任。直到赫德曼辞职后,环保署才宣布弗林特进入紧急状态。据杜拉尔观察:“在每一个阶段,环保署都把时间花在处理同州和地方的关系上,而不是保护儿童。”参与弗林特水质监测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教授马克·爱德华兹在出席听证会时说:“我不懂法律,但作为一个人,赫德曼当时应该立即向公众说明真相。”     国际环境保护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环境公平项目律师安佳里˙维卡尔认为,弗林特居民需要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密歇根州政府需要推动改革来落实《饮用水安全法》。而更多的人不禁发问,水危机怎么会发生在拥有丰富淡水资源的“大湖之州”?密歇根州州长里克·施耐德和环保署署长吉娜·麦卡锡也将在周四出席听证会,民众期待早日得到这场人道主义危机的答案。
查看更多
共238条
共40页,到第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