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力推再生水 我国污水处理产业盈利能力仍有上升空间

2015-07-06

国务院发布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指导意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水利等七大领域,对农业及水利行业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的积极作用。《意见》指出要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为了保障项目盈利能力,稳定社会投资预期,为社会资本进入创造条件,需要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实行上下游价格调整联动机制,价格调整不到位时,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财政性资金对企业运营进行合理补偿。加快调整主要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实行差别化排污收费政策。           新环保法实行,为城市节水、再生水利用行业护航。新环保法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好的《环境保护法》之一,被认为是中国环境立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可以预料,新环保法实施后,执法形势会更加严峻。新环保法将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写入法律。在如此严苛的法律背景下,企业只能严格控制污水排放。为众多第三方环境污染治理企业提供发展的黄金机会。并且对于无法控制的污水,只能通过水再生途径处理,促使环境污染治理企业向城市节水、再生水利用等领域迈进。       我国水资源极为匮乏,节水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新环保法即将进入实施阶段,“水十条”的出台,均为我国节水提供政策导向。然而节水目标的实现,不单单需要行政约束手段,更需要市场化的手段。之前两部委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城市节水工作,要强化规划对节水的引领作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科学评估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统筹给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以及水安全、水生态和水环境的协调。严格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加大力度控制供水管网漏损。要加快污水再生利用,积极推广建筑中水利用,因地制宜推进海水淡化水利用。在水资源形势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节水工作成为必须。        在排水端,污水资源化将成为实现节水目标的又一市场化手段。我们所说的污水回收利用一般是指城市污水。再生水在城市中的利用已不存在技术问题,现在掌握的水处理技术可以将污水处理到人们所需的水质标准。城市再生水与其他水源相比,具有某些优势。首先,污水作为再生利用水源与污水的产生基本上可以同步发生,同时,污水处理厂与城市再生水用户相对距离较近,供水方便。污水的再生利用规模灵活,既可集中在城市边缘建设大型再生水厂,也可以在各个居民小区、公共建筑内建设小型再生水厂。其次,再生水与开发其他水源相比,经济上也有优势。1.比远距离引水便宜。2.在一定情况下,比海水淡化经济。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污水处理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排水建设项目投资总额急剧增长。2004年仅为353.3亿元,到了2013年增长到1055亿元,是2004年的298.6%,从排水项目建设投资趋势来看,未来仍有广阔增长点。过去几年间,从事污水处理领域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从180家增长到277家,企业总资产也不断扩增,从2011年3月的631.4亿元,到2014年9月增长为1278.8亿元。其中亏损企业比例不断下降,盈利企业保持较好的销售利润率增长速度。预示在未来,污水处理行业盈利空间仍然广阔。
查看更多
发展改革部门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抓紧抓实

2015-06-26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电视电话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精神,对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徐绍史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勇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期待的重大举措。发展改革系统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全力推进。       会议指出,中发[2015]12号文件是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要准确把握文件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要求,突出把绿色化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取向,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化,加快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加快健全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会议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是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绿色变革,必须人人有责、共建共享。发展改革部门要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将生态文明建设这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实,重点做好8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加快制定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的指导意见等配套政策措施。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二是推进重点制度改革。积极做好主体功能区、生态保护补偿、能源消费总量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节能环保标准等牵头改革任务。配合有关部门推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等工作。三是推动重点任务落实。继续抓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工作,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约束性目标。四是做好与“十三五”规划的衔接。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制度建设等要求,融入到本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到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引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编制好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环境基础设施等专题规划。五是发挥对稳增长的促进作用。加强生态文明领域重大工程和投资项目的谋划、储备及实施,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促进绿色消费。六是积极开展先行先试。继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狠抓制度创新,做好模式总结和推广。七是形成工作合力。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注重系统上下联动,统筹推进制度改革、规划研究、政策设计、资金安排、工程项目等工作。八是着力营造舆论氛围。加强宣传教育,组织主题宣传活动,树立理性、积极的舆论导向,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营造人人、事事、处处、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会议要求,发展改革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抓紧抓好,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青海省、江西省、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和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负责同志作了会议发言,交流了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实践有关情况。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联系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副秘书长,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物价局以及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查看更多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获批复 正式启动建设

2015-06-19

      日前,由国土资源部、水利部联合报送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初步设计概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定并正式批复,标志着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已由申报和设计阶段转向建设阶段。   据中国国土资源报6月19日报道,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主要建设任务包括:国土资源部与水利部共同建设1个国家地下水监测中心,国土资源部建设10103个地下水监测站点、31个省级地下水监测中心和信息节点,改建2个地下水均衡试验场、1个地下水与海平面综合监测站。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总工期为3年,2015年重点开展华北地区地下水监测点建设,启动东北和西北地区地下水监测点建设,兼顾中南、东南、西南地区地下水监测点建设;2016年全部完成华北地区地下水监测点建设,基本完成东北和西北地区地下水监测点建设,开展中南、东南、西南地区地下水监测点建设;2017年全部完成东北、西北、中南、东南、西南地区地下水监测点建设,并开展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根据2012年公布的《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安排了地下水污染调查、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有关项目,总投资达346.6亿元。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的正式启动,也有望给监测行业的上市公司带来利好。A股公司中,从事地下水监测的公司主要有先河环保(300137)、聚光科技(300203)、天瑞仪器(300165),此外海兰信(300065)子公司“海兰天澄”也从事地下水污染源在线监测。
查看更多
我国自主研发污水处理技术获重大突破

2015-06-10

水资源短缺尤其是水质性缺水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资源危机,污水处理技术作为水资源再利用的一种可行途径,经过多年的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严重的瓶颈问题。日前,记者从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获悉,我国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ARES生态能污水处理技术系统通过了国家科技成果鉴定,该技术独辟蹊径,巧妙解决了污水处理的世界性难题,在将污水处理能力提升1倍的同时,污泥量减少90%,其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主流的污水处理技术为活性污泥法,另有生物膜法等作为补充。这两类技术虽已比较成熟,但仍有着投资高、占地面积大、效果不够理想等不足。特别是活性污泥法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毒污泥往往得不到合理处置而带来二次污染,已成为制约整个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瓶颈。     “目前总体来看,污水处理行业的技术进步主要取决于污泥处理技术的进步。”该成果的专家团队带头人、中科未来生物科技研究院院长郭铁柱博士介绍,“ARES生态能污水处理技术系统”完全模仿自然界的微生态平衡原理,通过生态能系统中特有的光化微生物群,对污水进行高效降解。利用光螯合培养系统,激活消化污泥的光合球菌的活性,大量分解有机污泥,再让微生物将消解污泥的细菌消化掉,对污水及污泥进行高效降解,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这样,在自然界中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水资源净化过程,在该系统中仅需1-2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处理后的污水清澈透明,基本接近地表水。     “该技术可把一般常规的污水处理能力在几乎同等的环境下提高一倍。”据郭铁柱介绍,该系统已在济宁中山公用水务有限公司污水分公司得到实际应用,3年来运行的数据显示,该技术能够节约传统工艺容积30%,其出水优于一级A,接近地表四类水排放,可直接用于农业、绿化和工业用水,回用率达到90%以上,污水处理吨直接运营成本降低50%以上。     郭铁柱表示,该技术凭借污水自身的净化力,不添加任何的外来微生物和化学药剂,属于“世界首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经过10多年的研发、中试和生产性应用,该技术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国内领先的污水治理技术。下一步,他希望能够与地方政府联合,建立数个示范工程,使其能够尽快得到推广应用,为解决水资源危机做出贡献。
查看更多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开发用于水处理的新型微孔材料

2015-05-27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邓伟侨等人在共轭微孔高分子应用于水处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日前发表于《科学报告》。      如何除去水中重金属离子、有机物、染料等三种主要化学污染物是当前的一大挑战。早期发展的微孔材料如活性炭等,有着吸附效率低、再生能力差等缺点;新兴的微孔材料如各种纳米材料虽然吸附效率高,但都只能同时吸附三大类污染物中的一种或者两种。       此次研究人员开发出来的全氟代共轭微孔高分子,具有比表面积大和超疏水的特性,对大范围内的有机溶剂/油、染料和重金属离子表现出极其优秀的吸附容量、吸附动力学和再生能力。其对染料、铅离子、砷离子等的吸附容量远超任何以前报道的多孔材料,且吸附速率较快,在40秒内即可除去水中的甲苯。最重要的是,该材料可以同时高效地吸附三种污染物。理论计算表明,该材料的优秀吸附能力来源于骨架中电负性高的氟原子和有配位能力的叁键。这种材料可用于开发下一代可重复使用的便携式水处理装置。
查看更多
环境保护部召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座谈会

2015-05-19

 环境保护部今日在京召开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出席会议强调,要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努力推动绿色转型和发展,争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引领者、践行者。       陈吉宁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为进一步做好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意见》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一是准确把握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树立正确发展思路,保持清醒和定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二是深入理解生态环境就是民生福祉的深刻内涵,用硬措施应对硬挑战,每年都抓出一批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受益的治理成果,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污染可以治理、环境可以变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三是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转变发展观念,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推动形成节约环保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四是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谋划推进各项工作,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着力破解环境约束难题,加快补上环保短板,把建设美丽中国一步步变成现实。       陈吉宁指出,生态省建设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2000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提出生态省建设,环境保护部大力推动,各地积极响应。到目前为止,全国有福建、浙江、辽宁、天津、海南、吉林、黑龙江、山东、安徽、江苏、河北、广西、四川、山西、河南、湖北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正在开展生态省建设,超过1000多个市、县、区在推进生态省建设的细胞工程,大力开展生态市县建设。92个地区取得了生态市县的阶段性成果,获得了命名,建成了4596个生态乡镇,涌现了一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先进典型。生态省建设强调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使环境质量改善与经济发展相促进;强调以经济发展的绿色化为统领,狠抓转型升级、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环保产业、开展产品生态化设计、加强清洁生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融合。生态省建设强调维护生态安全格局,完善了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动城乡环境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全方位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模式。       陈吉宁要求,要抓住《意见》实施的新契机,拓展新思路、探索新途径、构建新模式,继续深化生态省建设战略,以市、县为重点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的细胞工程,结合地方实际把《意见》提出的任务和要求落到实处,努力打造生态省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升级版。一是要进一步深化生态省战略。认真做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统筹协调和规划,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实施严格管控,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休养生息。着力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努力把《意见》提出的绿色化落到实处,积极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紧紧扭住环境质量改善这个核心,按照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做好管理体系的宏观设计,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管理效能。二是以市县为重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提档升级。以市县为单元继续抓好细胞工程,更加突出绿色发展、绿色生活和环境质量改善、环境风险管控,探索建立一批绿色发展的示范模式。扎实推动市县的乡镇环保队伍能力建设,努力与形势和任务相适应。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地区的环保部门要以“三严三实”为准则,做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把环境保护主阵地和根本措施的功能定位落实好,推动形成目标清晰、责任明确、考核保障的良好工作格局。三是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民参与和宣传推广。及时总结推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的做法、成效和经验,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氛围和条件。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引导和支持公众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活动。认真办好“中国生态文明奖”,共同推选出一批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探索、宣传教育、理论研究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为全社会树立典型和榜样。       会议由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主持。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四川省、湖北省和吉林省人民政府负责同志,以及四川省成都市、福建省福州市、浙江省湖州市和江苏省张家港市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结合本地生态文明建设作了发言。福建、浙江、辽宁、天津、吉林、黑龙江、山东、安徽、江苏、河北、广西、四川、山西、河南、湖北等15个开展生态省建设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主要负责同志,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了会议。
查看更多
共238条
共40页,到第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