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紧制定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意见

2015-03-17

  3月16日,水利部在京召开干部大会,传达贯彻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精神。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陈雷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明确要求,要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作为重中之重,尽快完成改革试点任务,及时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抓紧制定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报请国务院批准后在全国组织实施。       陈雷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水利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其中直接提及水利的有20处,是近年来提及水利篇幅最多、要求最明确、任务最具体、举措最翔实的报告。报告对去年水利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对今年水利改革发展作出重要部署,强调“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的57个项目要加快建设,今年再开工27个项目,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棚改、铁路、水利等投资多箭齐发,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使巨大的内需得到更多释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突出加强水和路的建设,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对防灾减灾、水污染防治、发展水电、国土江河综合整治、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流域补偿机制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陈雷结合当前水利工作,就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一是深入学习领会两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两会部署。二是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减灾工作,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营造江河安澜环境。三是坚决打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攻坚战,充分发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用。四是圆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如期兑现政府庄严承诺。五是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夯实保障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六是着力抓好深化水利改革工作,加快形成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制度体系。七是进一步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明确要求,要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作为重中之重,尽快完成改革试点任务,及时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抓紧制定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报请国务院批准后在全国组织实施。要把创新水利投融资机制作为主攻方向,在公共财政投入方面稳定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在金融支持方面争取优惠政策、扩大信贷规模;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方面降低 门槛、敞开大门,抓紧出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实施意见。要继续深化农村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建立健全适合农田水利工程特点的产权制度和建设管理模式。要稳步开展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建立水权交易平台,积极探索水权流转方式,开展涉水生 态补偿试点。要统筹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等改革,力争在全面深化水利改革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查看更多
全国人大代表董新光呼吁国家尽早制定《地下水资源保护法》

2015-03-11

  3月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召开分组会议时,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董新光提出,“地下水资源的依法保护利用应当及早提上议事日程。”       董新光说,地下水资源具有系统的复杂性、运移的缓慢性、演变的滞后性等特性,使地下水利用引起的资源与环境变化具有很大欺骗性和隐瞒性,极易造成人们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片面认识,以至于肆意开采、无序排放。现行的功利政绩考核体制下滞后性更易被忽视。       据悉,全国地下水的年均超采量达到215亿立方米,占地下水供水量1020亿立方米的20%,地下水超采区的总面积近19万平方公里,地下水位快速下降,严重的每年下降2—7米,地下水埋深超过百米。我国地下水资源维持着70%的人口饮用,40%的农田灌溉以及38%的工业生产。我国90%地下水遭受不同程度污染,64%污染严重。超采现象严重的50多个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累计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总面积超过7.9万平方公里。      “虽然我国现行相关法规,如《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管理规定》等都有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内容,规定了一些原则性的条款,并且各个法规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形成不了具体有效的法律效果。在地下水资源管理方面,至今仍存在着立法进程滞后、现行法规规定权利义务失衡、缺乏操作性、法制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董新光说,由于没有专门的法律所应具备的明确性和完整性,使得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利用是集中大多数原则规定最终只能沦为一种倡议、一种生态性的宣言,而无法真正实现依法保护利用地下水资源的目的。在2003年,新疆就制定了专门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但也因管理体制不顺、监管不力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经济的迅速增长伴着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使得我国地下水资源超采问题日益加剧,地下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国家制定统一的、有针对性的、专门的地下水法律制度势在必行。       董新光说,法律法规的制定是实现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关键。制定统一的、有针对性的专项法律法规是当务之急。董新光建议,应当从长远谋划,建立健全地下水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因此,呼吁国家尽快把《地下水资源保护法》列入议事日程,早日健全水资源管理体制。
查看更多
未来几年环保投资需求或达10万亿

2015-03-08

3月7日是陈吉宁接受环保部长工作“一个星期整”。当天,他出席两会新闻发布会,就“全面加强环境保护”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他表示,实现大气污染质量的明显好转,不能靠老天,必须加大科学治霾和系统治霾的水平。陈吉宁透露,现在自己起来第一件事是看天。       陈吉宁说,环保本身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环保政策应该与经济政策和发展政策作深度的融合。   治理大气污染不能靠老天        3月7日,北京又是一个雾霾天。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数据显示,当日14时,北京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246,空气质量级别属重度污染。       环保部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中80%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长三角、珠三角,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大面积雾霾频繁发生。       “雾霾确实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突出环境问题。”51岁的陈吉宁说。这位清华大学原校长称,他做校长的时候,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情是想学生的事情;到了环保部每天起来第一件事情是看天。如果天蓝,不敢懈怠;如果是像今天这样的天,就会感到不安,要加倍地努力。       在今年的两会上,大气污染治理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团审议时特意问询“蓝天指数”并指出:“不能只靠借东风啊!事在人为。”       3月6日上午,习近平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表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他强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       陈吉宁说,从国际经验和“APEC蓝”实现的过程来看,要实现大气污染质量的明显好转,不能靠老天,必须把污染物排放量从现在的千万吨水平降到万吨级水平。       他表示,今年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主要抓四个方面: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全面实施“大气十条”、加大科学治霾和系统治霾的水平、加大信息公开。       好的经济政策从来都有利于环保       环保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环境排污强度,已经超过历史上最高的两个国家——德国和日本,超过其两三倍。       “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的瓶颈。”陈吉宁说,我国历史“欠账”较多,要在解决新增污染排放的同时,解决老的问题。解决中国环境问题,不能够操之过急,也不能期望过快,但是更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懒政不作为。       陈吉宁从治理技术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说,“我国目前的经济模式总体上是粗放式的,其实环境治理又何尝不是粗放式的呢?”治理工程主要体现在末端治理,如果看过去几十年技术发展的情况,节约的技术比如说节能、节电、节水、截污的技术,清洁生产的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其进步要远远大于末端治理的进步。       为什么这些红利没有被释放出来?陈吉宁认为,一是创新能力不强,另一个是环保政策没有跟经济政策和发展政策作深度的融合。       “好的经济政策从来都是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陈吉宁说,应该看到,环保本身也是当前和今后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中国在未来的几年环保投资需求非常大,大概8亿元~10万亿元,而且这个投资没有重复建设,长期受益,是一个好的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陈吉宁同时表示,今年坚决查处一批未批先建、擅自变更的环评违法行为,要把违法企业纳入诚信“黑名单”,把一些情节恶劣的企业移交司法。       “我们决不允许‘卡着审批吃环保、戴着红顶赚黑钱’。”他同时承诺,环保部所属事业单位的8个环评机构,今年率先全部从环保部脱离,其他地方的分批分期也要全部脱离,逾期不脱离的,一律取消环评资质。
查看更多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697字部署环保 李克强:出重拳严问责

2015-03-05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5日上午开幕,李克强总理做了政府工作报告。对于近来民间热议的环保议题,李克强总理延续了一贯的关注。       根据文字稿计算,李克强在今年的工作总体部署部分中,总计用697字谈及环保和节能减排,特别提到严格环境执法,“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对姑息纵容者严问责”,为近年来罕见。       在去年(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谈及环保部署的文字达到797字,为近5年最高。而统计2011年-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工作部署内容,可以发现李克强总理谈及环境保护的文字明显增多。      值得一提的是,近5年的报告明显呈现出“少谈成绩,多谈措施”的趋势,今年的工作回顾部分,李克强更是仅用一语带过环保成绩:“继续化解过剩产能,钢铁、水泥等15个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年度任务如期完成。加强雾霾治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指标超额完成。”   附: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涉环保内容     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促进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零增长。推广新能源汽车,治理机动车尾气,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在重点区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要全部淘汰。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江河湖海水污染、水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行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做好环保税立法工作。我们一定要严格环境执法,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姑息纵容者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关乎发展与民生。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积极发展水电,安全发展核电,开发利用页岩气、煤层气。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我国节能环保市场潜力巨大,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     森林草原、江河湿地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绿色财富,必须倍加珍惜。要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拓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办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开展国土江河综合整治试点,扩大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机制试点,保护好三江源。扩大天然林保护范围,有序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今年新增退耕还林还草1000万亩,造林9000万亩。生态环保贵在行动、成在坚持,我们必须紧抓不松劲,一定要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
查看更多
美国中水回用日益广泛引关注 将污水处理为饮用水

2015-03-01

 污水处理成为城市发展不可避免的难题。在中国,治理污水的成本比偷偷排放污水的成本更高,以至于众多企业都宁愿冒着风险偷偷排污,对附近居民的生活造成直接影响。那么,在美国,他们又是怎么处理污水及进行中水回用的呢?       政府主导预处理项目       环境保护局的预处理条例为各个层级划分了责任,包括联邦、州、当地政府、企业和公众。自1978年发布至今,条例内容经历了多次修订。       与其他大多数联邦和州政府主导实施的环境项目不同,预处理项目将最主要的责任分配给了各地政府。具体来说,集中处理系统(公共污水处理厂)自身是该项目的首要管理机构。当公共污水处理系统制定的预处理计划获得批准后,它即被赋予管控工业用户间接排放的权利,州政府或环保局审批预处理计划的细节。       公共污水处理厂必须通过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获得执行预处理计划的许可,需要明确所有排入其处理系统的企业名和位置,辨明每家排污企业的污水性质和污染物量,告知排污企业其预处理限值和要求,接收和分析企业的报告,取样和测定企业污水,评估紧急控制方案的需求,按时检查排污企业,调查不合规原因等。最为重要的是,公共污水处理厂必须采取公开告知和公众参与的形式来保证其运行的透明度。       即使污水处理厂被授权运行其预处理项目,州政府或环境保护局仍有监督项目执行和强制执法的责任。同时,所有的企业用户都必须遵守预处理条例中的禁止条款,执行基于浓度或产量的标准限值。在可行的情况下,环境保护局优先采用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限值,可以避免企业通过稀释作用降低污染物浓度而不进行实际处理的情况。       为设定排污许可证限值,公共污水处理厂首先应厘清所有排入其处理系统的企业,并辨明排入污染物的性质和总量,进而判断哪些污染物可能导致“穿透”、“干扰”或污泥污染。       所谓“穿透”是指公共污水处理系统没有能力处理某种污染物,从而使该污染物未经任何转化或降解就通过公共处理系统,直接排入通航水域。“干扰”是指污染物单独或联合排放破坏了公共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       借助这些信息,污水处理厂进行技术评估并确定其最大处理负荷,在该负荷下处理系统能够接收所有许可企业的排污,同时保证处理厂自身合乎许可,避免“穿透”和“干扰”情况的发生。最大处理负荷扣除背景源排放量后,剩余的工业负荷进行均分或按需分配给各企业。环境保护局为此提供充分的技术指导,协助公共污水处理厂开展此项工作。       美国环保局的预处理标准根据潜在负面影响区分重点工业源和普通工业源,并分别对这两类排污者进行监管。       污水回用日益广泛       与此同时,回用水作为一种合法的替代水源,在美国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利用,成为城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污水回用具有不可替代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果把污水回用具备的减少污水排放、维护生态平衡、增强供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纳入到成本计算之中,与其他拓展水源的方式相比,污水回用具有明显的综合效益优势。       据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吉姆˙李克介绍,美国产业化的污水回用设施建设的全面展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       “污水回用的成本因地而异。”吉姆˙李克说,“总体而言,原污水的污染程度越严重、输送回用水的管网越长,污水回用的成本就越高。其中,管网投资是污水回用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通常占污水回用总投资的60%左右。”       目前,美国城镇污水回用厂供应工商业用户和居民家庭使用的回用水,一般按供水价的50%—75%收取回用水价。       美国城镇污水回用的用途十分广泛,包括非饮用用途的直接利用和饮用用途的间接利用。从回用水的使用构成上看,农作物灌溉、回灌地下水、景观与生态环境用水以及工业用水,是目前美国城镇污水回用最主要的几项用途。关于回用水的比例,吉姆˙李克举例说:“位于美国圣何塞的污水处理厂,回用水的比例可占到60%左右。”       来自加州的统计数据显示,全部回用水总量中,约32%用于农业灌溉,27%用于回灌地下水,17%用于绿化灌溉,7%用于工业生产,3%用于补充地表径流、营造湿地和休闲娱乐水面等景观生态用水,1%用于屏蔽海水入侵,其余13%用于城镇公共建筑和居民家庭的多种非饮用用途,包括冲厕、洗车、街道清洗、建筑物的卫生保洁、非食品和非饮食用具的洗涤等。       美国正将污水处理为饮用水       众所周知,城市中消耗的清洁水中大约有一半流入到污水管网进而进入污水处理厂,然后进行处理返回到自然环境。传统的污水处理厂设计成将污水处理到一定的标准,然后排入自然水体,确保不会影响环境或对公众健康带来影响。       在许多地方,充足的淡水供应越来越难,水资源的缺乏迫使城市进行长距离的调水,能耗非常之高。例如洛杉矶要进行大量的调水满足城市的所需。一个替代的选择是将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出水进一步处理到适合饮用的水平。       将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处理到饮用水平不是什么新的理念。间接饮用的方式已经在世界多地有所尝试,例如新加坡的NEWater项目,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进行一系列的高级处理,达到NEWater的要求标准,之后进入自然水库,达到间接饮用的目的。        间接饮用作为一种重要的供水手段已经使用了数十年,现在直接饮用的理念在美国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直接饮用与间接饮用有很大的不同,处理后的水不是排放到自然水体,而是直接进入供水管网。直到现在,世界上只有一个直接饮用的再生水工程,这座再生水厂位于纳米比亚的温得和克,从1968年起就已经运行。但是自从2011年后,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德克萨斯州的一些地方已经在考虑直接饮用。        更引人注目的是,在一些大城市,如圣迭戈、洛杉矶、萨克拉门托正在考虑发展再生水的直接饮用项目以满足未来对供水的要求。这促使了美国水工业的一系列研究项目,包括如何提高处理的可靠性、保障公众健康以及心理可接受。       直接饮用的一个显著优点是供水接近于用户,无需远距离调水。这种优点是间接饮用所不具备的,间接饮用往往需要长距离将水输往水库进行存储,长距离的泵送需要非常高的能耗。       一个例子是德克萨斯州的大斯普林地区,当地是严重的干旱,泵送饮用水是从距离100公里外的一个小型水库,直接饮用的能耗需求完全可以通过节省远距离泵送的能耗而弥补。
查看更多
世界银行:投资发展中国家饮用水收益大

2015-02-26

据路透社报道,世界银行日前预测显示,通过投资发展中国家饮用水设备,为贫困地区7.5亿多人口供应饮用水,将带来比预期更大的收益。与此同时,改善卫生状况也将带来巨大的益处。印度总理莫迪已经将修建基础公厕列为印度的主要任务。       水和卫生一直是联合国的一项重要工作。传染性痢疾是导致发展中国家人口锐减的原因之一,而投资改善水资源,每年可减少17万人死亡,改善卫生条件将可减少8万人死亡。过去25年来,全世界20多亿人因水和卫生状况的改善而受益。2030年前家庭安装的基础用水设施每年将投入140亿美元,收益可达到520亿美元,投入1美元约有4美元的回报。       世界银行水务与卫生设施项目高级经济学家盖伊 哈顿(GuyHutton)表示,有关基础用水和卫生设施的方案,从经济角度看将会是理想的投资选择。与他2012年主导的研究相比,目前的投资收益要比当时的预测值高两倍,部分原因是痢疾病症数量的减少高于预期以及钻井的成本下降。(1美元约合6.25元人民币)       哥本哈根共识中心的约恩?罗伯格(BjornLomborg)表示,清洁的饮用水和好的卫生条件能够救很多人,但是回报率或许不如加强营养和消灭疟疾更为“壮观”,但是研究测算的只是健康收益和节省的时间,比如不用到河里去取水。隐含收益还有“体面生活、社会状态和安全等因素。联合国已经在2010年将改善卫生设备和饮水定义为基本人权。”
查看更多
共238条
共40页,到第
确定